为提高青少年普法工作的针对性、实效性、精准性,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,日前,枣庄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,紧密结合实际,出台了 《枣庄市青少年普法工作指引》(以下简称《指引》),在制度层面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,引导未成年人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。
《指引》提出,要突出青少年这个“关键群体”,创新普法机制模式、载体形式、方式方法,面向青少年开展“精准普法”,不断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,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。
《指引》提出,青少年普法工作要坚持法德结合、坚持分类施策、坚持协同联动、坚持融合创新的基本原则,同时对普法对象、普法目标、普法内容、普法途径、普法方法、普法工作保障等作出具体安排。一是明确普法对象以6岁—18岁青少年为主体。二是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(学龄)段的特点,分阶段确定不同的普法目标,从国家观念、法律意识、行为习惯、社会常识等方面确定不同的普法内容,建立起分层次、全覆盖、层层递进的青少年普法体系框架。三是创新普法途径和方法,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,校园普法、社会普法、平台普法齐发力。四是落实普法工作保障,明确普法服务机构、普法讲师的资质条件,推进“智慧普法”和信息化建设,设立法治素养观测点以及开展青少年普法工作、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工作要求。
此外,《指引》还提出了青少年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,列举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等30余部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,为开展青少年普法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。
下步,枣庄市将认真落实《指引》要求,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、社会各方面力量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更有针对性、高质量、全覆盖的普法服务,全面提升青少年普法工作质效,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,有效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,为高质量现代化枣庄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。